2020年农村金融改革怎么做 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广文

日期:2020/1/10 浏览:58392 复制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围绕2020年“三农”领域的着力点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力点等问题,《金融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

农村金融改革:一个结论和四个效果

《金融时报》记者:从过去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脉络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路径看,农村金融改革已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何广文:回顾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农村金融改革的各项措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及四个方面的效果。

一个结论是,农村金融改革成效是很明显的,相关政策指向越来越具体。同时,政策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四个方面的效果分别是:其一,基本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已经形成,服务覆盖面较广,并已形成了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其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比较丰富;其三,普惠金融服务政策体系比较完善,针对“三农”、小微金融服务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都比较系统,央行的定向降准、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显著,风险补偿机制、财政贴息及担保等手段被较为充分地协同使用;其四,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有关部门在促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的发展等,相关政策措施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且,正在从推动量的发展到促进质的发展转化。

要进一步深化惠及小微及“三农”的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2020年“三农”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这同样也指明了2020年农村金融改革的工作目标和思路。那么,在您看来,2020年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力点在哪里?

何广文: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实际上是为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基调,围绕的重点有三个方面,脱贫攻坚、保供给、保增收。

脱贫攻坚是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金融的差异化、精准化支持必不可少。保供给,强调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金融需要加大对粮食生产及生猪产业链、生猪市场体系完善的支持力度。保增收,根本还是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包括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特别是对农村新兴产业主体的支持,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创新很重要,相关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提高。同时,要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富民乡村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的完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020年,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完善机构体系,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同时,货币政策需继续发力。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需要扩大服务的广度,增强服务的深度。经过近几年的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服务的广度已取得较好进展,但尚需进一步拓展。例如,在一些被称为“熟悉而陌生”的领域,基于新技术、新模式的经营主体,还很难获得信贷服务,一些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其资金需求是明确的,但同样也很难获得信贷服务。因此,从服务的深度上,需要进一步深化惠及小微及“三农”的金融服务。

金融与财政要充分协同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补“三农”短板,重点涉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您认为金融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如何作为?

何广文:经过多年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但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金融单独支持是有难度的。这种领域带有一定的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在短期内,从经济上很难核算,财务上很难平衡;从长期来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金融在这个方面的发力要与财政充分协同,与社会资本展开有效合作,这就涉及到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政策的配合问题,也包含金融如何参与PPP项目。其实,农村基础设施一直在“补短板”,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道路、土地整治等方面已做得不错,下一步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优化和补缺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治理方面的投入需要加大,要探索构建农村绿色信贷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绿色信贷服务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机制。

金融扶贫要以支持产业主体为抓手

《金融时报》记者:2020年,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金融如何发挥保障作用?

何广文:过去几年来,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产品服务体系以及财政和金融的配合机制,总体上是比较完善的,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但脱贫攻坚最后阶段面临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具体表现为:

其一,最后涉及脱贫的难度更大,换言之,解决还没有脱贫群体的脱贫难度更大。金融的支持绝不是简单发放扶贫贷款,必须以支持产业主体为抓手,让这些主体发挥其脱贫的带动作用,培育农村创业者,带动贫困群体增收。

其二,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改进农户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业务下沉,惠及更广泛的弱势群体,使弱势群体有机会获得信贷,增加贷款的可获得性,弱势群体更需要的是机会。同时,金融供给方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扩大整体授信面。

农信社改革需要联合与合作机制的建立

《金融时报》记者:农信社改革过去几年来一直是关注焦点。2020年,农信社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

何广文:农信社领域的改革,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深化:其一,省联社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二,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面临转型,这包括业务转型、经营机制转型及数字化转型。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看,农信机构是供给端的主力,乡村振兴是个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围绕这个工程的转型是农信社改革的重要依据。

总体来说,农信社改革需要联合与合作机制的建立,这是基于数字化时代的需要。对于很多小银行而言,做好转型,需要大平台的支持,传统的增长模式已很难持续下去。构建联合与合作的机制不是简单的业务合作,在保持县域小法人地位不变的前提下,既存在吸收合并的可能,也要在科技、资源、市场等方面走联合与合作的道路,只有建立新型的合作机制,农信社改革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才会真正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新闻资讯
  • 大数据风控正处在黎明前夜 合规发展可期2020-01-15
  • 国美金融依托大数据风控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2020-01-15
  • 大数据风控助力金融行业发展 “抱薪者”将迎来春天2020-01-15
  • 河南省人大代表李云峰:建议拓宽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2020-01-15
  • 永宁粮食银行让农业综合服务多业态发展2020-01-15

  • 申请试用和报价


    截止目前已有人成功提交!




    电话咨询 申请试用和报价
        快速联系
      手机验证 ×
      短信验证码已经发送至
      您可以拨打:17626035999或微信快速联系我们! ×


      手机扫一扫即可拨打电话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