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风控正处在黎明前夜 合规发展可期

日期:2020/1/15 浏览:58553 复制

2019年,监管部门对于金融大数据风控的整治力度空前提高。 从9月份开始,魔蝎科技、新颜科技、集奥聚合、天翼征信、立木征信等多家企业或被调查,或直接被查封。

有业内人士向镭射财经表示,监管对于大数据风控的整治有望在2020年4月告一段落。

可以说,此时此刻,大数据风控行业正站在黎明的前夜。在最艰难,最黑暗,最难熬的漫漫长夜过后,处于出清、洗牌、整合节奏中的金融产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01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风控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文字描述,往往过于感性;数据的呈现,则更具有说服力。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

与此同时,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34.8%。另据有关机构预测,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6万亿美元。

在数字中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核心引擎。

如果说,金融是大数据绕不过去且最有潜力的机会,那么数据就是数字经济的新型生产资料。

作为数据资源最丰富,积累时间最长久,结构化最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其天然具有大数据应用的土壤与基因。从市场化探索来看,金融行业的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已成为全球趋势。国际市场上,花旗银行、高盛、彭博、巴克莱银行等金融巨头在大数据风控的前沿研究与商业化新探索方面不遗余力。

镭射财经认为,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各类风险模型搭建,可以实现大批量作业下的风险识别更准、更快,同时也能实现决策流程的智能化,让个人和企业金融需求更具可得性。

当下,在交易、反欺诈、精准营销、黑灰产业防范、信贷风险评测、二级市场监测、智能投顾、骗保识别等多个金融场景中,大数据风控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大数据的生产、应用分析、数据加工、风险定价等价值体现看,这些都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的拳头产品,大数据风控技术也成为各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02 金融创新同质化严重,要突破也要容错

面对机会,中国活跃的市场玩家总会一拥而上,这和中国当下的创业创新氛围有直接关系。但我们也要看到这背后的问题——在金融大数据资产管理水平尚不健全、技术应用尚不成熟、底层基础设施尚不完备、行业标准尚有缺失、政策保障尚不完善的前提下,行业“乱象”丛生。

《风暴眼中的大数据风控》一文这样描述道:

近期,随着一些大数据风控公司被查而引发了行业风波,客户隐私保护等敏感性问题再次受到公众热议。随着整肃的深入,行业风波已经波及助贷业务,并向信用卡共债风险蔓延,部分中小银行也暂停了大数据合作业务(风控相关),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险有进一步放大的趋势。

回顾大数据风控的2019年,同盾科技、百融云创等多家企业的业务端,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行业整肃的影响。而在整肃过程中,每家企业的业务模式也更加清晰的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以同盾科技和百融云创这两家头部指标性企业对比来看:

解决方案方面

同盾科技目前解决方案主要分为行业和业务。

行业解决方案主要聚焦在银行、新金融、保险、汽车金融等。业务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反欺诈、小微信贷风控、零售信贷风控。 百融云创目前解决方案主要分为银行和保险。其业务也是以反欺诈、信贷风控等为主。

产品和服务方面

同盾科技目前主要按照公有云服务、私有云服务、建模及咨询服务分三大板块。

具体包括贷前管理、贷后管理、小微风控、业务安全等。 百融云创目前主要产品和服务也是分为三大板块:信贷风控、精准营销、保险。

具体到产品和服务上主要是:智能风控 、企业征信、人工智能、系统平台、客户价值管理、保险营销、保险风控。

商业模式方面

整体来看,在风控服务层面,同盾、百融的业务、产品、客户、服务重合度非常高。

相较而言百融业务涉猎极广,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贷款平台——榕树贷款,还成立了自己的小贷公司。

这就导致在这一轮整治过程中,两家所遭受到的指责有所不同。

百融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导致其所遭受的指责多由自身引发,在聚投诉和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大量的榕树平台相关投诉,涉及套路贷、砍头息等。

而同盾主要是被服务过的互金客户涉案所牵连。可见,大数据风控行业实际上有着多种形态的企业存在,即便是外界看来如此相似的两家企业,剖开来看也能发现诸多微妙之处。事实上,数据分析行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也难怪在这轮行业整治之中,不少人将大数据风控公司和大数据企业等概念混为一谈。

镭射财经认为,大数据风控企业只是提供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风控领域中的运用,可视为一种技术能力;而大数据企业则主要指提供数据买卖和提供流量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目前,行业重拳出击的整治对象,主要是大数据公司。这些公司在数据买卖和提供流量过程中,经常牵涉到用户隐私和社会信息安全问题。作为产业链下游离大数据公司最近的大数据风控企业也不免受到波及。这种产业链条的传导,势必会有“误伤”。

对于金融创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曾在2018年亚洲博鳌论坛上表示,“金融创新需要容错空间”。

这句论断正是对金融大数据产业当下问题的先验性判断。 要突破就要创新,要创新就要容错、试错。

在镭射财经看来,创新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意味着从无到有,开风气之先,也意味着风险和挑战,有风险就可能有失败。同时,创新需要胆识,也需要容错试错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创新者冲破黎明前的暗夜。

爱因斯坦曾说:“宽容就是对于那些习惯、信仰、趣味与自己相异的人的品质、观点和行动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宽容不是对他人的行动和情感漠不关心,而是饱含谅解和认知。”这句话对于当下金融大数据行业的创新同样适用,我们应该以专业的视角、更高的格局、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金融科技革命的广阔空间。

03 监管促转型 合规发展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核心主题 监管的目的从来都是为了引导大数据风控行业健康长远发展。随着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和认知的加深,引领金融科技长远发展的监管机制也日渐完善。 事实上,很多业内人士也认识到,当下仅仅是一个过渡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将技术创新和合规发展对金融的作用上升到核心层面。过去人们常讲,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未来,对于金融来说,科技要从辅助角色,上升到关键角色,即让科技去深度改造金融的各个层面,助推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和风控模式的诞生。

在过去的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在低谷徘徊。反观美国、英国、印度等市场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变革,正在加速追赶与超越。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金融开放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央行的工作重心,更是整个金融产业迎接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关键时间点。我们既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充满信心,又希望行业从业者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窗口,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与产业一线玩家同台竞技。

从国家层面来看,作为新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重新定义了大国的博弈空间。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除了贸易、资本、土地、人口、资源,注定会聚焦于大数据资源的争夺。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新蓝海,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新闻资讯
  • 国美金融依托大数据风控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2020-01-15
  • 大数据风控助力金融行业发展 “抱薪者”将迎来春天2020-01-15
  • 河南省人大代表李云峰:建议拓宽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2020-01-15
  • 永宁粮食银行让农业综合服务多业态发展2020-01-15
  • 利息要纳税你知道吗?有代表建议完善民间借贷利息所得税的追缴2020-01-15

  • 申请试用和报价


    截止目前已有人成功提交!




    电话咨询 申请试用和报价
        快速联系
      手机验证 ×
      短信验证码已经发送至
      您可以拨打:17626035999或微信快速联系我们! ×


      手机扫一扫即可拨打电话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